2025年复旦大学量子计算国际暑期学校
2025年7月14日—7月18日
2025年复旦大学量子计算国际暑期学校 将于 2025年7月14日至7月18日 举行。本届暑期学校由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上海数学中心以及复旦大学理论物理与信息科学交叉中心主办,将围绕 从量子计算机到量子计算到量子信息 这一主题展开,包含 量子计算机、 量子算法和量子信息 等相关的前沿方向。
本次暑期学校聚焦量子计算主流技术路线、量子算法、量子纠错码和量子模拟等内容,旨在为全球青年学者与研究生提供系统化掌握量子计算基本知识、了解量子计算前沿的课程讲座。欢迎加入我们,共同探索量子计算的未来前沿!
课程安排
以下为暂定日程安排,具体内容可能会有调整,敬请关注后续更新。
时间 | 主题 | 讲者 |
---|---|---|
7月14日上午 | 量子计算的数学理论 | 李绎楠 |
7月14日下午 | 量子计算在科学计算中的应用 | 安冬 |
7月15日上午 | 量子纠错 量子错误缓解 量子算法 | 李颖 |
7月15日下午 | 量子复杂性理论 量子密码学 量子信息 量子软件 | 季铮锋 |
7月16日上午 | 参观复旦量子计算平台 | |
7月16日下午 | 超导量子计算 | 林志荣 |
7月17日上午 | 基于里德堡原子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 | Hans Peter Büchler |
7月17日下午 | 量子计算中的量子多体问题 | 万歆 |
7月18日上午 |
拓扑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和架构 量子计算机体系结构 量子编码和量子芯片的校准问题 |
刘东 |
7月18日下午 | TBA | TBA |
核心授课师资(字母序)
安冬 助理教授
北京大学
安冬是北京大学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BICMR)的助理教授。他于 2021 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在马里兰大学的量子信息与计算科学联合中心(QuICS)担任 Hartree 博士后研究员。他的研究兴趣是量子与应用数学的结合,主要分为两个方向:用于经典科学计算问题的量子算法,以及用于量子多体问题的经典算法。
Hans Peter Büchler 教授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
Hans Peter Büchler 是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物理三研究所教授兼所长。他于 2003 年在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Zurich)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他的研究方向包括冷原子与分子气体、Rydberg 原子、拓扑态、量子光学及其在量子信息处理中的应用。
季铮锋 教授
清华大学
季铮锋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现任该系量子软件研究中心主任。他于 2007 年在清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量子复杂性理论、量子密码学、量子信息与量子软件。他也是 ACM Transactions on Quantum Computing 的的助理编辑 (Associate Editor)。
李绎楠 副研究员
武汉大学
李绎楠副研究员任职于武汉大学。在 2018 年于悉尼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此后分别在荷兰国家数学与计算机中心与名古屋大学进行博士后及特任助教工作,于 2022 年回国加入武汉大学,同时兼任湖北省应用数学中心及湖北省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成员。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量子计算的数学理论,研究兴趣包括经典及量子的零错误信息论(zero-error information theory)、经典及量子算法在群作用以及线性代数等问题中的应用与图论的非交换推广(Noncommutative generalizations of the graph theory)。
李颖 研究员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李颖研究员任职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他在 2013 年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2013 年到 2017 年在牛津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2017 年回国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工作。
他目前主要从事量子物理和量子计算的研究。在量子计算方向,侧重于量子纠错、量子错误缓解和量子算法等领域的问题。
林志荣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林志荣研究员任职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他在 2011 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于 2012 年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工作,并担任研究科学家。
2018 年回国后担任研究员,现兼任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
他主要从事超导量子计算、超导量子模拟计算、微波量子光学和微波量子极限放大器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多项国家及地方项目,并取得多项专利。
留日期间曾获得日本国家级超导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刘东 副教授
清华大学
刘东副教授任职于清华大学。他在 2012 年于杜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在 2012 至 2017 年间分别于密歇根州立大学与圣芭芭拉微软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
2018 年加入清华大学,并在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作为副研究员领导量子操作系统课题组。
他的研究方向包括拓扑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和架构、量子计算机体系结构、
量子编码和量子芯片的校准问题、介观物理与量子器件的运输、量子测量和调控以及多体相互作用系统的非平衡态等多个领域。
万歆 教授
浙江大学
万歆教授任职于浙江大学。他于 2000 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博士学位。
2000 至 2003 年在美国国家高磁场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3 至 2005 年在德国卡尔斯鲁研究中心纳米技术所工作,2005 年回国担任浙江大学教授,加入浙江近代物理中心。
他的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理论、统计物理、量子信息与量子计算,目前主要关注拓扑物态、拓扑量子计算以及机器学习在统计物理中的应用。
报名
报名截止
请于 2025年5月31日 前完成报名。请注意,此链接仅用于初步报名,后续如被录取,我们将通过邮件进一步收集详细信息。
申请资格
面向全球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生、博士后及青年教师。
申请材料
- 个人陈述
- 个人简历
- 推荐信(青年教师免提交)
资助计划
当地食宿费用全额资助(安排双人间住宿),优秀申请人还将获得 部分旅费补贴。
位置
复旦大学 江湾校区
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2005号
组织
暑期学校组委会
- 冯磊 leifeng@fudan.edu.cn
- 李晓鹏 xiaopeng_li@fudan.edu.cn
- 李颖洲 yingzhouli@fudan.edu.cn
- 吴宜家 yijiawu@fudan.edu.cn